新华网南京6月17日电高大的银杏,火红的月季,搭配着翠绿的香樟、藤萝,油桃树上硕果累累;果树后面,排排玉米长势喜人,茄子、西红柿惹人喜爱……6月13日,嘉兴车务段泗安站的后花园一派生机。
与该段沿线的其它小站工区一样,泗安站的职工们努力在这个边远小站创造出“家”的环境,营造出“家”的氛围。
位于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郊的泗安站,是宣杭线上的一个四等中间站,日均接发66对客货列车——这让泗安站站长感慨良多:“在车站扎根二十载,从单线到复线,从老站到新站,这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由于远离城镇,环境简陋,生活设施不配套,许多职工一提到这个“艰苦地带”就望而却步。一时间,要让职工既安心又舒心地在车站工作,成了车务段和车站着力的工作目标。
接通自来水,站区告别了多年用井水的“计划经济”;重新修复进站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场景不见;接通线电视,建立新食堂,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也催生了车站环境的变化。近来年,车站组织职工义务劳动修花园、建菜园。他们通过绿化站区环境,搞家禽养殖,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为让车站有“家样儿”。该站12名职工开垦出近两亩的花园,还在花园中开辟了菜园,在菜园旁圈养了鸡鸭,如今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一年四季都蔬菜产出,还定期用自己养的鸡鸭改善伙食。见证了泗安站变迁历史的车站值班员陈建民乐呵呵地说:“果蔬、家禽都是咱自己种的、养的,味道没得说,伙食水平也大幅提高了,今年,新一轮‘三线’建设还给我们做了新规划呢!”工作间隙,几名职工与记者聊起了家常。他们都认为,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车站“三线”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列举了很多事例做证,比如通过修缮,宿舍像公寓一样,窗明几净,寝具规整划一,浴室昼夜有热水;车站食堂和工作场所配备了空调、冰箱、消毒柜、净水器等设备,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观;为丰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车站布置了活动室、办起了黑板报,还发动职工一起动手,补强文化设施,开辟“文化长廊”,注入浓厚的的安全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