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中崛起 在转型中前行

2014-10-26 作者:石家庄铁路职业技 来源: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

(一)基本经验 

一、用“军魂—路魂—燕赵魂”夯实育人根基 

二、构建“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科技服务”专业团队 

三、构建“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共建基地”科技服务体系 

四、构建“平台—项目—人才”联动的“六共同”模式 

五、构建“校—省—国家”三级专业课程体系 

六、构建“聚集—聚合—聚变”的“资源整合”模式 

(二)构建“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科技服务”三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团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科研与教学共融,理论与实践并重 

三支专业队伍结构: 

以博士、教授为主干的科技研究领军队伍 

从事校内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教学队伍 

指导学生实践并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实训队伍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2)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重点建设专业 

河北省示范专业 

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试点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20名 

其中博士3人、硕士16人,占95%

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占45%

兼职教师6人 

(3)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特色专业 

教学改革重点建设专业 

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 

博士4人,硕士14人, 达100%;

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占94%; 

兼职教师6人,均为高级工程师 

(4)智能建筑控制工程专业 

国家精品专业 

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 

高级职称11人,占46%

博士3人,硕士15人,博硕士占75%

骨干教师11人 

双师素质教师22人 

(5)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6)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 

教授2人,副教授4人 

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1人 

硕士14人,占78%

双师型教师15人 

兼职教师5名 

(7)物流专业 

源自铁道兵时期的物资管理专业 

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 

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占70%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人,占80%

双师型教师7人,达70%

兼职教师6人 

(三)构建“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共建基地”的科技服务体系,主动推进“双服务”(服务行业、服务地方) 

模式:校企融合、同兴共赢 

思路:构筑校企合作的战略联盟 

方式: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技术培训 

举办22期13个工种的技术培训,培训1500多人次; 

为铁路职工进行15期技能鉴定培训4000余人,鉴定人数7600余人 ; 

针对农民工举办12个工种的培训,培训1200多人次; 

科技服务 

承揽企业技术课题24项 

与企业科技合作研究12项,派出教师135人次 

为施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160多个 

承揽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1项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先进工法及科技进步奖15项 

厅局级工法及科技进步奖57项 

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加河北省测绘任务10项 

与省测绘局联合攻关建立了石家庄GPS鉴定场,为河北省GPS鉴定打下了基础 

《微机控制自动打包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称重系统》 等四个软件应用于12家企业,创造效益800余万元 

“钢渣与粉煤灰在抗生素废水深度处理”课题有效地改善了河北地区的水源和环境质量 

(四)构建“平台—项目—人才”联动的“六共同”模式,构筑校企合作的战略联盟 

(五)构建“校—省—国家”三级专业课程体系,首创“专科+高级工+预备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首创“专科+高级工+预备技师”

五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道路桥梁:“一年六学段”制全程式的工学结合模式 

铁道工程:“7周学段制” 模式 

城市轨道:“课堂+实训室”、“课堂+工地” 模式 

工程测量:“双结合、4层次、多学段 ”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七个一体化 ”模式(标准、教材、课程、课堂、设备、教师、管理) 

学院现有交通、建筑、测绘、机电、计算机、经管、外语、人文社科等8个专业系计32个专业。 

专业建设情况 

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3个,学校重点专业10个;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 

国家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12门,学校精品课35门; 

河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学校重点基地8个。 

(六)构建“聚集—聚合—聚变”“资源整合”模式,推进示范院校建设 

1.要素聚集,就是营造职业教育办学环境, “政府推动,部门支持、企业参与、合作互动”机制,这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2.要素聚合,就是搭建产学研工作平台,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实现同兴共赢; 

3.要素聚变,就是推动学院上台阶,通过资源优势、机制优势和管理优势结合,使资源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 。 

前景展望 

发展目标: 

“两个转型”是从纯铁路工程类教育转型为交通、测绘和机电等多科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服务“中国铁建”转型为服务铁路、服务河北; 

“两个基地”是办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办成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 

最终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基本思路: 

一、提升“战略—模式—方式”的三个认识层次; 

二、建立“人才—项目—企业”三重孵化体系; 

三、实现“校园—科技园—施工现场”三地互动; 

四、发展“行业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三种合作体系; 

五、把握“定力—管理—个性”三层次进步; 

六、追求“精—特—强”的科学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