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天气总是阴晴难料,尽管已经是入冬季节,但是,雨水总还是下个不停。11月24日下午15时许,位于陕南巴山深处的襄渝铁路在四川地震和雨水的浸泡下,忽然间坍塌,将一列正在通过的货物列车毫不留情地推下线路,造成列车8节车厢脱轨,两名火车司机殉职。天灾面前,铁路部门没有退缩,他们选择迎难而上,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赶往现场,连夜冒雨对物资和铁路线路进行抢险。
尽管我们没有亲眼目睹现场,但是从网络上的图片我们不难看出,现场确实有些不堪,被推下铁道的货物列车车厢散落在山里,旁边就是河流,可以想象现场的抢险难度非常大。山区铁路沿线交通不便,而负责抢修的铁路人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我们从网络图片上也能看到现场还有大量的机械,这些庞然大物又是怎么到达现场的呢?应该都是铁路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运送到现场。雨一直还在下,一个夜晚,那些参加抢修的铁路人冒雨在雨中奋战,只为了能尽快抢通线路,抢救物资,尽量减少财产损失。但是,我们从网络上也能看到非常多的言论,大多数都在鼓励铁路部门,但是也有部分网友对脱轨事故说三道四,尽情猜测,其实这些都是难免的,对于突发性事件,在事情没有澄清以前,各种说法都在情理之中。对于这些舆论,铁路部门并不是不关注,在市场经济和铁路深入推进体质改革的今天,舆论对于铁路部门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感觉到,铁路部门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说话,向大众展示着一个庞大的系统的运转。我们都知道,“安全大如天”是铁路部门始终如一的目标,他们内部有非常严格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无论是运输部门还是非运输部门,管理都非常的严明,目的就是从各个环节严把关口,最终确保行车安全。但是天灾总是难免,比如地震,只有在震后才能得知,比如刮风下雨,尽管可以预测,但是毕竟只是预测,总还是有些偏差。险情已经发生,舆论是社会发展需要,不可避免,但是对于视行车安全为第一使命的铁路部门,孰轻孰重,他们分得很清楚,为此,险情发生后,他们不是组织人员去应对社会上漫天飞的舆论,而是尽快赶往事故现场,争分夺秒抢救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资,抢修设备,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开通线路,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
险情已经发生,当前,抢救物资和恢复线路正常运行是大多数民众的最大愿望,铁路部门,加油!向事故中殉职的火车司机致哀!向日夜奋战在抢修现场的人们致敬!(巴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