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十年磨剑”:“中国创造”更具竞争力

2014-11-27

11月25日,中国高铁传来一条好消息: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百分百的“中国创造”。当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将大力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夯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

就在同一天,路透社报道了另一条与中国高铁有关的新闻:印度铁道部发言人当天表示,印度本周将与中国签署协议,就德里与钦奈之间修建1750公里高铁线路提供可行性报告。

回顾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自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则》,以大气魄绘就“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起,中国高铁就踏上的一条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广深铁路的“试验田”到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再到2012年12月,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和全长2118公里的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到目前的数据显示,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已达到14620公里,是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与高铁运营里程同步发展的是中国高铁列车的技术。从发展初期,中国北车、南车集团等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起步,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方针,中国高铁列车同样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在引进国外高速列车先进技术后,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通过高速铁路核心技术体系的自主创新满足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年初,科技部和原铁路部牵头,联合大量院士和科研人员,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案论证,到科学试验,凝聚中国国内最优秀的科研和产业资源,建立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研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高速列车。2010年12月3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L新一代高速列车在京沪线先导段创造486.1km/h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试验速度,列车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已跻身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先进行列。

以此次试验成功的“高铁之心” 和前期通过技术评审获准批量装车、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高铁之脑”)为标志,中国高铁已经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跨越,打造了拿得出、叫得响的“中国品牌”。

从2004年的起步,十年时间,中国高铁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一万四千多公里、“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安全行驶的高速列车,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高铁过硬的技术水平。并且与同类技术相比,其更优惠的价格,让“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也更具竞争力。国家领导人在一个个外交场合底气十足的推销中国高铁、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签下与高铁有关的贸易大单,都是对“中国高铁”的认可,对“中国创造”的肯定。(呼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