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信息,从2015年1月1日至3月15日春运结束,将在北京至广州、深圳间,上海至广州、深圳间,增开八对高铁动卧夕发朝至列车,车票自2014年12月20日起发售。一时间网络声音甚嚣尘上, 众说纷纭,有人说睡一晚便能穿行大江南北,铁路服务人性化;有人说动卧票价昂贵,民众难以负担。但笔者认为,一件新事物需要有段时间的观察,最好不要一出来就用舆论大棒往其身上招呼,因为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我们冷眼观看,便很容易发现高铁动卧的开行其实打破了许多铁路既有的运输模式,在铁路客流运输方面有了很多新的探索和提升。
高铁动卧的开行,提升旅客乘坐高铁的舒适度。北京到深圳、北京至广州,基本上横跨了祖国南北,高铁运行时间在10小时左右,如果只是旅客坐在座位上肯定很痛苦,如果旅客是在白天乘坐也会耽误一天的时间,而高铁动卧的开行巧妙的化解了这两方面矛盾,2000多公里,旅客只需要睡一觉便可到达目的地,乘坐体验自然大为不同。
高铁动卧的开行,进一步释放铁路运输能力。按照现有的运输模式,高铁基本在白天运行,并且运行距离短,而高铁动卧的开行,打破了中国高铁运行的既有惯例,充分发挥高铁成网优势,创新出高铁长距离运输和夜间运输的新模式,进一步释放高铁运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运行方式。
高铁动卧的开行,开启铁路个性化服务新篇章。有人认为因票价问题高铁动卧难以普及,但我们转个思维角度来看,高铁动卧只是在原有运输模式下创新出的一项服务,并不会影响既有的高铁短途白天运输模式和普速列车运行,这是综合住宿、餐饮、时间等因素量身定制的一种运输模式,并且只针对往返于祖国南北之间人们,既可便利到家,又不耽误时间。可以看出是铁路在旅客个性化服务上的一次创新和大胆尝试,不管是在运输模式上还是管理层的思维模式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综上可以看出,高铁动卧虽不完美,但“瑕”无法“掩瑜”,我们应该认识到尝试和争议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不应让争议掩盖了尝试本身具有的探索和创新成果,民众需要客观看待,舆论的大棒也应三思后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