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有了“中国标准” 首部高铁设计标准发布

2014-12-24 来源:铁路教材

昨日,经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将从明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份标准中,首次明确了高速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并强化了各方面安全保障功能设计。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正式发布的我国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将为中国高铁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规范的成套建设标准支撑。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不到三年后,京沪高铁建成通车,这也成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既贯穿沿途7个省市,也把京津冀与长三角连接起来。此后,世界第一条新建于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速铁路等一系列高铁项目上马并开通。

京津城际铁路已在2008年开通,但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为何在6年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布?

距离目前最近的一份设计标准源自2009年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而这份标准也是经过了漫长的积累和完善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设计规范。2009年以后,铁路部门总结京津、京沪、京广、哈大、郑西等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特点的高铁建设运营实践经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终于出炉。

该规范规定,高速铁路仅能适用于动车组列车,并在路基、桥梁、隧道、通信信号等方面分别强化了安全保障功能设计。对于普通列车不能上高速铁路线路,则主要是考虑普速列车的行车速度和重量。专家介绍,动车组列车能够以时速不低于200公里的速度运行,而普速列车最高时速只能达到160公里,如果动车组与普速列车共线运行,由于速差很大,线路的运输能力也将大大降低。

此外,《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也不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的城际铁路。前国家铁路局已经编制完成了《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也将在2014年年底发布。

相关专家介绍,我国一万多公里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订修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规模化建设、技术简统化、质量安全等方面更系统、更灵活。与国外的标准相比,更能适应多种运行速度、多种气候条件、多类地形地质、多种运输方式等工程要求,并有大量数据和经验支持标准中提出的工程措施。

今年7月,土耳其安伊高铁通车,这也是我国海外首个实施的高铁项目。然而,这一次实际上是中国高铁技术与欧洲标准的对接。

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浩看来,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的诞生有助于中国高铁的走出去,能让国外更了解我国在技术上的保障,也就更能放心和认可。

但在未来,中国高铁标准的走出去之路仍任重而道远。“标准能够被国际认可,比技术得到认可要更上一个台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浩对记者说,这份中国标准需要获得高铁在安全性、速度、舒适感等各方面技术的支撑,也需要经历不断的考验和磨砺,才能真正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实习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