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新”为抓手,加大创新力度,掀起“头脑风暴”,让新设备应用培训为职工插上科技“翅膀”,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一批技术人才;组织爱动脑动手职工,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一批一线职工自制的科技“神器”运用到日常生产当中,既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精度。
新设备应用培训为职工插上科技“翅膀”。今年以来,大板工务段在引进更新设备的同时,不断加大“三新”设备的理论和实作培训力度,通过外聘教师、委外培训、现场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方式,提升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和作业环节的应用技巧,使职工快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升职工业务素质。
“党员钢轨探伤‘1+1’示教法”助人才储备。日前,锡林浩特工务段针对管内气温渐低、钢轨热胀冷缩现象加剧的实际,以“强化人才储备,确保作业安全”为目的,创新制定“党员钢轨探伤‘1+1’示教法”,组织探伤工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该段利用钢轨探伤培训基地既有设备,以“党员钢轨探伤‘1+1’示教法”为抓手,由5名党员业务骨干结合日常作业经验,利用现场收集的实物试块,轮流为职工讲解未焊透、光斑、灰斑、焊缝夹杂及鱼鳞下核伤等疑难伤损的出波规律和伤损定位、定量方法,并“手把手”指导职工动手实践,考核达标后纳入探伤人才信息库,为钢轨探伤后备人才储备及冬季探伤作业质量提供了保证。
“双保险”防“错办”。“锡林浩特方向、锡林浩特方向……”9月6日8时,悦耳的女声从桑根达来行车室的“多方向接发列车提示盒”内传出。近日,锡林浩特车务段在此前研发的“发车方向提示灯”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利用多路音频模块和存储模块原理,经过多次试验,成功研制了多方向接发列车语音提示。车站值班员在办理发车作业前,将对应方向发车进路表示灯点亮绿灯后,同时会有语音提示,“双保险”防止车站值班员错误办理的问题发生。
“语音播报器”服务旅客。“你们这个‘语音播报器’真不赖,各趟车次信息播报的很详细,声音也很清除,这些信息对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旅客很有帮助”。近日,锡林浩特车务段桑根达来站职工王文秀成功研发“语音播报器”,给旅客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该职工充分发挥喜欢研究电器职工的业余爱好,在业余时间里,充分利用平日拆除下来的一些旧电路模板、二级管等相关器件,经过不断研究实验,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了“语音播报器”的制作。目前,该播报器已在桑根达来站投入使用,轻点按钮、各车次一键触发,声音清晰、宏亮,方便旅客出行,同时降低了客运人员的劳动强度,受到铁路干部职工和广大旅客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