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信息
(2016年第14期,总第180期)出版日期:2016年9月22日
高职“诊改”突破口:内部专业评估
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如何通过内部“诊改”来有效建立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出发,还是从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高职院校都亟待建立和完善内部专业评估的有效机制,借此推动“诊改”的有效开展。
准确把握内部专业评估的评价导向
笔者认为,必须将专业建设置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予以考量,重点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内部专业评估的评价导向。
其一,对办学定位的支撑性。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既是办学定位的重要基石,也是办学定位的根本体现。由于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正随着内涵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以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度,已然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向与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专业对学校办学定位的支撑性问题,就是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专业必须作为高职院校内部评估的首要关注对象。
其二,资源条件上的保障性。在前期相关课题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不少高职院校为了生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新专业的设置根本不经过论证,而是盲目追新求热。有的院校甚至在没有师资力量、没有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在高职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如果对这种现象仍然不重视、不纠正,所损害的必将是高职院校的未来。立足实际,从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校企合作等方面,围绕专业建设发展定位与目标进行分析与优化,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是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其三,人才培养上的科学性。在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已是大势所趋的实际情况下,不同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生源状况是不一样的,同一院校内不同专业的生源结构和生源状况也不一样,很难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其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能否将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落实、落细到具体专业上,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道路,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四,质量保障上的有效性。一手抓招生,一手抓就业,是20多年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常态。但中间环节往往没有得到足够或有效重视。虽然高职院校会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来对教育教学质量予以监控和保障,但职业教育需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梳理,重点关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尤其是对实际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无疑是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预设目标。
其五,社会服务上的适应性。高职教育立足人才培养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做了很多探索,但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仍是普遍现象。面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一带一路”以及区域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攻坚,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上显然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最终落实在专业建设上。如何提升专业对区域需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如何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着力完善内部专业评估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不是简单的专业建设总结,也不是简单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而是需要站在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专业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考查与评估。对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需要跳出专业看专业,既关注专业自身建设质量和水平,也关注专业在学校专业整体布局中的功能与作用。虽然在内部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建构上见仁见智,但不管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构,以下三个方面都必须作为重点关注要素。
其一,专业建设的外部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建设与发展,首先与办学定位密切相关,办学定位决定了专业建设规划,这是来自学校发展层面的定位要求。同时,专业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必然与区域产业定位密切相关,区域产业定位决定了行业企业的需求,是来自区域发展层面的现实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首先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其二,专业建设的内部环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是专业办学基础能力的体现,课程建设、教学资源能反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力,社会服务、合作办学能呈现专业建设的环境与活力,过程管理、质量保障则能体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培养成效要能显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情况。这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核心内容。
其三,专业建设的表象特征。生源吸引力、社会美誉度,是从学校层面必须关注的表象特征;需求适应力、服务贡献力,是从社会层面必须关注的表象特征。在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中,完全可以通过量化分析、纵横比较等方法,客观反映出专业在学校专业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专业建设的有效性以及专业自身的成长性。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院校简讯:
中泰职业教育合作洽谈会在武汉铁职院成功召开
9月6日下午时,中泰职业教育合作洽谈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邓世民、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刘立刚,泰国教育部职教委副秘书长阿伽尼·康善先生、泰国班普职业学院校长詹雅·坝布先生等十一位泰国职业教育代表团的嘉宾,我校党委书记刘大洪、校长程时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洪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仕涛、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长王进思、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宏等出席洽谈会。会议由程时兴主持,与会代表就中泰职业教育合作领域的相关事宜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张金元副厅长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及其相关兄弟院校对泰方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双方职业教育交流和合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年6月湖北职教代表团访问泰国,受到泰国教育部职教委的热情接待,在这里再一次表示诚挚谢意!他强调:开展中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必需坚持三个方面,一是“双轨并行”,政府和学校必需双轨齐驱并行,互补互建;二是“结对交流”,中泰双方多所兄弟院校互相结对交流,结合各方优势专业进行合作探讨;三是“试点示范”,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示范院校,多所高职院校试点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泰双方职业教育的合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阿伽尼•康善副秘书长也对双方合作交流发表了讲话,他再次感谢了在座各位领导的盛情款待,并表示:相信中泰双方的职业教育一定会把扩大合作落到实处,希望双方能在政府框架协议下继续加强中泰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师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相信双方的合作一定会像高铁的速度一样快速开展。
会议进入讨论阶段,我校党委书记刘大洪率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泰国班普职业学院联合培养铁路专业人才情况,与会的其他院校领导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基本情况,并表达了与泰国院校合作的意愿。
会议最后,在张金元副厅长、阿伽尼·康善副秘书长及各位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泰方院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我校与泰国班普职业学院签订了中泰联合培养铁路专业人才协议书。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职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
近年来,学校紧跟铁路发展形势,坚持“走合作发展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深化国际合作内容,在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科研交流平台建设、铁路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近日,《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中国青年报》(2016年08月01日 06 版)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铁路企业业务不断拓展,目前合作洽谈的海外高铁项目近6000公里,涉及28个国家。同时,中国铁路设备出口已覆盖80个国家和地区。已有75年办学历史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交通便利的长三角地区,是轨道交通行业办学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高职院之一。近年来,学校紧跟铁路发展形势,坚持“走合作发展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围绕“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轨道交通高职名校”的发展目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深化国际合作内容,在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科研交流平台建设、铁路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
紧跟发展形势 创新课程体系
为解决海外高铁市场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实际需要,学校与清华大学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设高铁人才培养O2O创新中心,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铁路学堂MOOCs平台,合作开发线上高铁MOOCs课程。该校推出的“高速动车组运用检修”等系列课程已陆续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俄罗斯多所铁路高校上线。为创新O2O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线上MOOCs的使用效果,该校高速铁路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清华大学MOOCs线下配套基地用于实践教学。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高铁企业在输出技术装备的同时,必将输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职业标准等“中国标准”,学校以此为契机,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与“中国标准”相适应的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标准,面向铁路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开展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为行业发展和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实施标准和参考依据。
依托一流设施 助推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全真设备、仿真运行、连接铁路正线的校内现代高铁教学场地,与正在运营高铁同步,操作与现场一致,是集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技能比武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2015年6月第八届欧亚交通高校国际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家铁路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及高等院校的200余名专家齐聚南铁院,重点考察了该校高速铁路综合实训基地,高度评价了该校双线电气化线路的校内现代高铁教学站场及CRH380A模拟驾驶系统、国家级高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基地等设施,一致同意将学校高速铁路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欧亚交通高校联合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并作为重点条目写入联合会成员高校共同签署的《“服务欧亚交通走廊建设,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南京共识》。目前,学院的高速铁路综合实训基地已成为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百余名,实现了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成员学校的资源共享。
深化校企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
为了培养与时代需求相同步的铁路人才,南铁院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和铁路专业优势,联合轨道交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高铁列车长、信号专业技能人才等相关国际培训项目,主动服务轨道交通企业“走出去”。近三年来,该校为南车集团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培训了50多名国际售后和技术人员,完成铁路企业员工培训10000多人次,满足了轨道交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为了强化高铁国际化专门人才培养,南铁院抓住中国铁路大发展机遇,加强校企联动,培养适应轨道交通国际化发展的专门人才。该校对多个铁路专业在校生进行组班,设置针对性课程进行国际业务强化培训,与企业联合培养国际市场开拓与售后服务国际化人才,力求将学生培养为既热爱外经事业又精通外语;既精通国际商务又熟悉国际经济运作规则;既懂轨道交通技术又具备国际竞争经营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国际化人才,从而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该校与南车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联合在机车、车辆、自动化等专业中选拔近百名学生组建国际售后班,学生经过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车辆专业英语等系列培训及公司实习后,赴国外从事南车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国际售后工作。
实施战略合作 拓宽国际交流
2007年,该校与北京交通大学、韩国铁道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等8所院校共同发起举办了欧亚铁道院校校长论坛,随后又倡导建立了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澳大利亚等国交通高校组成的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并制订了国际联合会章程,进一步扩大了与欧亚各交通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该校于2015年先后主办了第八届欧亚铁路院校国际研讨会和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并当选为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及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主席单位,提升了学校在欧亚交通高校中的国际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跨国、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该校牵头成立了物流与欧亚交通走廊发展委员会,为共同培养创新型洲际运输物流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利平台。
面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致力于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的能力,努力向着“高水平、有特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轨道交通高职名校”这一目标持续迈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铁职院(中兴学院)与沈阳中嘉博众集团举行就业签约仪式——开启中兴学院学子创就业全面合作
2016年08月04日,在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的积极协调下,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嘉博众集团--中兴学院学子创就业生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隆重举行。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翟红兵、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副院长朱凤文、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副院长李博,中嘉博众集团董事长匡永双、产品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董超、产品战略发展部总监康兆杰及人才服务中心总监邹佳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翟红兵副院长代表我校正式与中嘉博众集团签署《校企合作优秀人才推荐协议书》。
签约仪式上,中嘉博众集团董事长匡永双代表集团对辽宁铁道一行领导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其首先肯定了辽宁铁道的办学实力及中兴学院学子的学习能力,经过多年的积淀发展,辽宁铁道已经成为了辽宁省高职院校的最佳典范;接着匡总介绍了中嘉博众集团产业发展的历程及核心业务模块,同时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匡总谈到中嘉博众集团与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都有着地域上的优势,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兴学院优秀学子服务于辽宁的地域经济,更好地为辽宁的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双方对共同培养出优秀的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应用型技能人才拥有绝对的信心。
辽宁铁道翟红兵副院长向中嘉博众集团领导介绍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况及招生就业的情况,翟院长充分肯定了中兴学院与中嘉博众的合作意义。翟院长谈到,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验丰富、社会声誉良好,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铁路运输类专业特色突出、订单式培养特色突出、半军事化学生管理特色突出、校企同步发展的通信技术及物联网等专业特色突出的特色办学模式。这次专访,希望在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与中嘉博众集团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拓宽中兴学院学子的就业领域,达成更具优势的深度创就业战略合作,同时欢迎中嘉众博集团领导在9月下旬到辽宁铁道参加中兴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相信此次签约和即将落实的学子社会实践基地,必将对中兴学院学子未来的创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不断推动ICT行业创新基地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铁职院校57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杭州B20/G20峰会获好评
9月8日,我校收到了杭州洲际酒店(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Frankson Lee先生发来的感谢信,感谢我校旅游商贸系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57名学生圆满完成B20/G20服务工作,并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校给予酒店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
杭州洲际酒店(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作为B20主会场成功接待了9月3日—4日举办的B20峰会的开幕式、会议及晚宴,并作为G20峰会官方指定接待酒店完成G20接待任务。
去年11月,作为合作多年的校企合作单位杭州洲际酒店向学校致函,希望我校派出一年级学生,在2016年5月至9月接受培训并参与接待任务。学校大力支持,指示旅游商贸系开放思路,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弹性学期制。旅游商贸系及时与教务处、酒店沟通,了解酒店方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标准,据此调整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校内外教学,实行“小学期”教学安排。针对此次校外教学时间长、人数多、任务重的特点,旅游商贸系和酒店共同制订教学实施方案,酒店方人力资源部及业务部门培训教师,学校方指导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心理状况,使学生平稳渡过兴奋期、波动期、疲劳期。最终,57名同学通过酒店选拔,分别被指定到人力资源部、会议部、餐饮部、前厅部参加G20/B20峰会的一线接待工作,凭借扎实的服务技能赢得了与会国内外嘉宾的好评。
完成任务的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微信中表达自己的骄傲,认为这样的教学终身难忘,这样的经历“很青春”。
此次合作的成功,是我校多年良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结出的硕果,也为校企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为教师提供了更专业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独特的经历。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铁职院举办“粤港铁路管理人员培训班”
8月25日—8月28日,为期四天的粤港铁路管理人员高级培训班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铭逸培训点圆满落幕。香港铁道学会主席梁士琨先生,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研究所所长张昆仑教授,湖南高铁职院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伍振辉,湖南高铁职院党委书记刘一华、院长戴力斌、副院长邹学琼,港铁公司管理人员,中南地区轨道交通部门和学校行业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湖南高铁职院院长戴力斌表示,高铁职院与港铁公司合作了21年,该院开启了内地为香港地铁有限公司技术培训的先河,培训能力得到了原铁道部的认可,位居同行前列。此次开办“第十六期铁路管理人员高级培训班”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两岸轨道交通单位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交流,提升两地轨道交通管理与技术水平。该院邀请了国内行业顶尖专家授课,其中包括港铁公司运营总监刘天成的《从港铁以人为本的管理,看城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标准》;湖南高铁职院院长戴力斌教授的《轨道交通动态综述》;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研究所张昆仑所长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郭湛博士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香港杨文武博士的《城轨交通TOD模式激发城市发展极大价值》;长沙磁悬浮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韩汝才在长沙现场教学,全体学员还现场参观学习我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铁路。
本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港铁公司管理人员、中南地区轨道交通部门和学校行业专家,其中港铁公司16人。现场学员们对湖南高铁职院的培训工作大力称赞,对长沙磁悬浮项目现场参观学习表示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在培训期间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轨道交通技术动态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对即将开通的香港高铁项目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学员们表示钦佩授课专家的专业水平,感谢湖南高铁职院提供如此开放的培训形式,课程内容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了新的启发。多位学员在现场纷纷拷贝老师的课件,以便回去进一步深入揣摩和学习。
自1995年以来,湖南高铁职院已为香港铁路公司成功举办了20期培训班,其中在衡阳举办了14期,在深圳举办了5期,在韶关举办1期。经湖南高铁职院培训的学员都成为了港铁公司的业务骨干和各级管理者。1995年,在广东省铁道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湖南高铁职院成功举办了第一期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线路维修技术培训班,该次培训当时以《内地是香港铁路职工培训的好去处》为题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从此,港铁工务方面的培训主要定在湖南高铁职院,替代了原来在英国培训的传统。学院为香港铁路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21年来湖南高铁职院与港铁公司始终风雨同舟,互携共进,双方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断发展壮大,相信未来的高铁职院与港铁公司的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拓展,努力成为内地高职院校与香港企业合作办学的典范。湖南高铁职院也将继续为祖国铁路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供智力支持。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代表团、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代表团到柳州铁职院访问
9月13日,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蔡乐·蓬蒂窝拉卫(Chairat Porntipwarawet)、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万希·维丽雅彭(Worawut Chawengkiat)等一行5人到我校访问,随同访问的有柳州市外侨办副主任张家蕾等人。杨喆副校长热情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学校办公室、国际交流处、动力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接见。
座谈会上,杨副校长对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近年来,我校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我校在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专业设置以及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她指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的铁路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双方铁路职业教育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为我校开展国际化办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我校通过实施“向北合作、向南发展”国际化战略,在“向北合作”方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开展了国际化办学;在“向南发展”方面,与泰国、老挝、印尼等国家院校开展铁路职业教育合作,已连续举办两期“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并持续开展教师互访活动。她强调,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气候相近、民风民俗相似,我校在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办学方面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相信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正确领导下,在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的帮助下,我校与东南亚国家院校的合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蔡乐·蓬蒂窝拉卫(Chairat Porntipwarawet)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地感谢。他表示,中国的铁路建设成绩辉煌,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前中国与泰国铁路合作项目的谈判正在进行,泰国教师在柳铁学习先进的铁路技术,这为中泰铁路合作提前做好了准备,也有利于泰国教师在泰国院校传授铁路专业知识。同时,他对我校取得的发展成绩表示高度赞赏,并指出,在看望第二期“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学员时,学员们非常期盼柳铁能在泰国设立铁路技术培训中心,从而为泰国培养更多的铁路技术人才。最后,他强调,泰国与柳铁、广西、中国的合作将会具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杨副校长的陪同下,代表团一行看望了正在我校学习的第二期“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学员,并先后参观了我校的室外轨道交通基地、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同时代表团还兴致勃勃地试驾了动车组仿真实训系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